桶盤嶼位於澎湖本島西南方約六海里處
搭船只要十幾分鐘就可以到達
但是大部分的觀光船駛至桶盤時
大多採取巡航的方式,旅客不下船登島
或是只留二、三十分鐘讓旅客在島上逛逛稍作休息
這次我們選擇搭乘交通船的方式前往桶盤
早上去,下午回
目的是希望可以徒步環島
還有看到傳說中的蓮花座
搭乘交通船我覺得很棒的地方是:可以跟船長很近
看到船長就在自己面前開船的樣子感覺很親切
航程很短,位子還沒坐熱就準備要下船了
一靠岸
海巡人員和居民們就紛紛前來取貨
因為島上物資缺乏
許多民生物資都得靠交通船的往返來補給
還有看到從馬公送下來的魟魚鰭
鋪在桶盤的土地上曬
一開始以為是在桶盤捕獲的魟魚鰭
但是為何特地要從馬公送來桶盤曬就不得而知了
桶盤的面積很小
只有0.4平方公里
島上所剩居民也不多了
那天目視大約只看到20位以下
島上最多的是玄武岩
居民居住的地方跟港口都位於北部缺口處
南部則是較高的地勢
桶盤的居民說這個地方冬冷夏熱、居住不易的地方
因為冬天吹東北風,冷風直接從北方缺口灌入
夏天吹西南風,但卻因為被高聳的玄武岩給擋住而產生無風狀態
聽到這樣的描述我都開始冒汗了
島上沒有什麼遮蔽物
徒步環島最好戴上帽子和太陽眼鏡
一路上可以看見各種形狀的玄武岩
非常壯觀
南部地區也布滿了仙人掌
走路偶而會被仙人掌的刺給扎到
拿起夾腳拖一看
鞋底插了好幾根刺
建議穿運動鞋比較安全
大約走了不到一個小時
就已經環島完畢(也太快了吧)
此時海水尚未退潮,所以看不到蓮花座
於是我們先去島上唯一的雜貨店解決中餐(其實那時候才上午九點多)
雜貨店裡面有賣飲料跟泡麵
大部分的客人是釣客
其實大家都會自備一些糧食來桶盤
我們連老婆餅都帶來了
經營這家雜貨店的是一位八十八歲的阿嬤
她的子女們都會輪流過來桶盤跟她一起住
女兒說
媽媽已經八十八歲了,他們都不放心讓媽媽自己一個人在島上生活
所以才決定輪流來陪媽媽
這天我們很幸運遇到她的子女們都回來桶盤團聚
雙手抱雙曾孫
阿嬤笑得好開心
阿嬤很熱情地招呼我們
但是下一秒她就忘了跟我們說了麼
因為是子女團聚的日子
所以我們也不好意思久佔
於是我們就前往遊客休息區聊天
一邊說著話,一邊等待退潮
海水的變化真的相當奇妙
早上當我們路過蓮花座時
海水正高,看不見任何東西
但等待海水退去後
似火山口就出現了
中間突起的岩石好像花朵一樣
所以被稱作蓮花座
蓮花座的周圍也有些潮間帶
可以看見很多生物
下圖好像蜈蚣般又像海星的是陽隧足
跟海星一樣都是棘皮動物
不會咬人也沒有毒喔
平常躲在岩縫中以小生物屍體或藻類為食
這個的名字我不知道
但朋友說牠附著的地方會慢慢變成一個凹洞
想必這隻已經在此地佔據已久(洞也太大吧)
還有黑海膽
其實這邊的潮間帶水還蠻深的
沒辦法近距離拍到照片
走路也得特別小心
與其說是潮間帶,不如說是水族箱
因為深度夠
有很多魚,海膽,珊瑚等等
當我們在蓮花座潮間帶時
剛好有一艘觀光船來桶盤巡航
我也順勢地跟船上的人揮揮手
"嘿~下船來看比較好玩啦"
這是我很想跟他們表達的一句話
曾經我也像他們一樣
坐在船上腦袋放空地被業者帶著到處跑
說實在的
回家後根本想不起來到底看到了什麼
所以我決定有機會的話
一定要去每座小島好好地走一遍
仔細體驗一下當地的人文地理
桶盤人口大部分已外移
島上的小學也在1993年廢校
剩下的大部分是荒廢的古厝
雖然長期無人居住
但門樑上的磁磚顏色依舊
可惜政府沒有用心保存這小島上的一景一物
雖然被譽為海上黃石公園
也成立了桶盤地質公園
但是卻無人管理維護
(一度懷疑這裡真的有公園嗎?)
島上的桶盤小舖大部分也以閉門歇業........
希望下次有機會來桶盤
還能見到雜貨店的阿嬤
還能在潮間帶看到生物的多樣性